开发者:上海品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详情

应用版本:4.2.11(IOS)|3.2.5(安卓)APP下载

什么是零碳园区?为何近期成为焦点?

  • 原创 2025-03-14
  • 品职教育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碳中和最前线↓


零碳园区为何成为焦点?


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我国积极响应绿色发展号召,“双碳” 目标的提出,犹如一盏明灯,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产业园区,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集聚地,在能源消耗碳排放方面占据着显著比重。其内部工业活动频繁,各类生产设备持续运转,能源需求庞大,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

图片

例如,一些传统制造业园区,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不仅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还伴随着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推动产业园区的低碳化转型,已然成为实现国家 “双碳” 目标的关键环节。

图片

今日重磅福利

图片2024零碳园区创建指南
创建原则、基本要求、创建措施、评价体系及创建流程……
图片能源基金会:中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战略研究
图片双碳入门一本通
两万字双碳知识点全汇总!从政策到实操全覆盖!

扫码回复【园区资料】即可获得

图片

(内部学员联系专属辅导员即可)

2025年,作为 “十四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意义非凡。国家对零碳园区建设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一系列针对性强、力度大的政策相继出台。

从宏观的战略规划,到具体的实施细则,全方位地为零碳园区的发展保驾护航。这些政策涵盖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多个领域,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零碳园区建设的积极性,促使零碳园区发展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与此同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绿色经济转型的浪潮正席卷全球。各国纷纷意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威胁,积极制定减碳目标,力求在全球绿色发展的赛道上抢占先机。

图片
图片
欧盟推出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旨在对进口商品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和征税,这无疑对我国出口企业的产品成本和市场竞争力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出台的《清洁能源倡议》,大力推动本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我国企业若想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提升自身的绿色竞争力刻不容缓。零碳园区作为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能够满足国内低碳发展战略的需求,更能帮助企业跨越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提升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什么是零碳园区?



零碳园区(Zero Carbon Industrial Park),是指在园区的日常运营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

这一概念并非简单的口号,而是涵盖了能源结构、管理模式、产业链构建以及碳中和机制等多个层面的综合性理念。

零碳园区的核心特征


图片

图片

能源结构



风能、太阳能、氢能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摒弃传统的高碳化石能源。


在一些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零碳园区大规模建设风力发电场,巨大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在风中徐徐转动,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为园区内的企业和设施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


同时,搭配先进的储能设施,如锂电池储能系统、抽水蓄能电站等。这些储能设施就如同一个 “电力银行”,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过剩时,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在能源供应不足时,再将储存的电能释放出来,
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因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而导致的电力供应中断。

图片

智能管理




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通过在园区内的各个能源设备、生产设施以及建筑物上安装大量的传感器,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物联网感知网络


这些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能源消耗数据以及环境参数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将这些数据传输至大数据分析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工智能算法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园区能耗的精准优化和碳排放的实时监测


例如,通过分析生产设备的运行数据,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预测设备的能耗峰值,并提前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降低能耗;通过对碳排放数据的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碳排放超标的企业或区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改。

图片

低碳产业链



借助循环经济模式,对园区内的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在一些制造业零碳园区,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上游企业产生的废料、余热等,成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或能源来源。


例如,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炉渣,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建筑材料企业的原料;化工企业产生的余热,通过管道输送至周边的食品加工企业,用于食品的加热和烘干。


这种循环经济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大幅减少了整个园区的碳排放,实现了低碳生产的目标。

图片

碳中和机制



结合碳捕集、碳交易市场、绿色金融等多种方式进行碳抵消。碳捕集技术可以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压缩,并运输至合适的地点进行封存或利用

一些大型化工园区已经开始试点建设碳捕集设施,将二氧化碳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用于生产化工产品或注入地下进行地质封存。同时,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企业可以将自身通过节能减排获得的碳减排量出售给其他碳排放超标的企业,从而获得经济收益

绿色金融也为零碳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资金支持,例如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金融产品,为企业的低碳技术研发、设备更新等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零碳园区的类型


图片

制造业零碳园区


这类园区以制造业企业为主体,重点在于推动企业的低碳生产。通过引入先进的节能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在智能制造业园区,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时,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如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为生产设备供电。


例如,某汽车制造企业在其零碳园区内,建设了大规模的屋顶太阳能光伏电站满足了园区内部分生产用电需求,并且通过优化生产线布局,减少了物料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科技创新型零碳园区


此类园区以科技创新企业为主,如软件园、高新技术园区等。利用绿色建筑技术,采用节能灯具、高效保温材料等,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在智慧能源管理方面,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控园区内的能源使用情况。


例如,某软件园采用了智能照明系统,根据室内光线强度和人员活动情况自动调节照明亮度,大大降低了照明能耗。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园区内企业的能源使用习惯进行分析,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节能建议,实现了碳排放的优化。


综合产业零碳园区


这类园区集生产、商业、办公为一体,规模较大,如大型工业综合体。采用多元化的绿色能源技术,除了太阳能、风能外,还可能利用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在能源供应方面,构建分布式能源系统,将多种能源进行整合,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

例如,某综合产业零碳园区内,既有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又建设了风力发电场,同时还利用地热能为园区内的建筑物供暖。通过智能微电网技术,对多种能源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了园区内的能源自给自足。

农业零碳园区


农业领域同样可以实现碳中和目标。通过智能温室技术,精确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绿色农场
采用有机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沼气发电则利用农业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进行发酵产生沼气,再将沼气转化为电能,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例如,某农业零碳园区建设了大型的沼气发电站,将园区内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便和周边农户的农作物秸秆收集起来,进行沼气发酵,产生的电能不仅满足了园区内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还将多余的电能并入电网,实现了能源的增值。

图片

国家推动零碳园区建设的战略规划



近年来,国家对零碳园区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在多个重要会议和政策文件中频繁提及,为零碳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高层会议定调,零碳园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4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首次明确提出 “建立一批零碳园区”,并将其列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之一。这一决策犹如一声响亮的号角,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零碳园区建设的热潮。


紧接着,2024年12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议迅速响应,指出要大力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将建设零碳工厂和零碳工业园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后,在2024年12月26-27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进一步细化了零碳园区的建设路径,强调要优化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从政策引导、技术支持、产业协同等多个方面为零碳园区的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2025年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郑重表示,零碳园区建设将被纳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这充分彰显了国家对零碳园区建设的坚定决心和长远规划。


 

地方政策加持,试点建设全面推进


图片

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将零碳园区纳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加速推动试点项目的落地实施。


安徽省启动了第二批零碳产业园区建设,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零碳园区的建设。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大力推进零碳园区试点工作积极推动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云南省则致力于高质量建设零碳园区,从规划设计、能源供应、产业发展等多个环节入手,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零碳园区模式。


福建省积极探索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路径,支持湄洲岛创建 “近零碳岛屿”,通过推广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实现了岛屿的绿色低碳发展。


这些地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零碳园区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推动了全国范围内零碳园区建设的全面展开。


建设现状及案例解析



目前,零碳园区在全球范围内已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果。在国内,诸多地区积极探索零碳园区的建设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图片




例如,内蒙古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依托当地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构建了风能、光伏、氢能储能一体化的能源体系。园区内建设了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场和太阳能光伏电站,通过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将可再生能源高效输送至园区内的企业。

同时,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实现了能源的清洁生产和储存。在产业发展方面,吸引了众多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制造等企业入驻,形成了完整的绿色能源产业链

据统计,该园区在建成后的第一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园区总用电量的比例达到了8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相较于传统工业园区减少了60%

图片

在国际上,也有许多成功的零碳园区案例。


荷兰鹿特丹港零碳工业园,凭借其先进的氢能和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在降低碳排放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园区内的企业广泛应用氢能作为动力能源,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同时,通过碳捕集设施,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和封存,有效降低了碳排放。该园区的碳捕集与封存能力达到了每年数百万吨,成为全球零碳园区建设的典范。

图片

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零碳园区的建设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在技术方案方面,要综合运用多种先进技术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智能微网技术以及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等。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和产业协同机制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的绿色发展。



零碳园区承载着我们对绿色未来的美好憧憬,是解决当下环境问题的关键突破口,更是开启未来绿色、可持续发展新征程的重要引擎。其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蕴含着无限的潜力与可能。

对ESG/碳方向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加入我们的ESG行业资讯&学习交流群群内会定期分享行业资讯、实用工具资料包、书籍推荐、大咖分享会、备考答疑、成功学员的经验分享等信息!


现在加入即领


【2025年全国ESG/碳重磅政策汇总】

+

100份各行业最新ESG报告合集

+

【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必备实操手册】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进群
图片

想要入局ESG的同学,一定不要错过!

图片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碳中和最前线 
图片
戳原文,领取0元ESG优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