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左上品职特许分析师设置星标
(内部学员联系专属辅导员即可)
说到投行精英,很多人都说他们是只能仰望的天之骄子。今天要给大家分享一个学姐的经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年薪60万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艰辛的故事。23岁那年,我从一所普通211高校经济系毕业,遵从父母的意见留在了老家一家小型券商公司上班,月薪6k。一到周末我就睡到天昏地暗,反正有父母照顾生活,也没什么压力。这样的日子刚开始挺悠闲,但慢慢我就觉得乏味了。趁十一休假,我去了趟上海见同学,她当时的薪水已经是我的三倍了,谈起在上海的种种经历,举手投足间充满了自信和优越感。
我想起小城的工作环境,回想起和同事聊无聊八卦的日子,再看看她满衣柜的职业套装和桌子上厚厚的书,心里生出一种酸味。
曾经的她大学成绩远远不如我,但毕业后因为选择了大城市大公司,短短时间就把我远远甩在了后面。
我不敢想象再过几年我俩的差距会有多大,开始对一眼看到头的生活感到恐慌,于是我决定辞职到上海闯一闯。
父母坚决不同意我辞职,在他们的规划里,我最好27岁结婚,30岁之前当妈,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拿固定的工资,过平淡的小日子。
我们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我爸气到高血压发作,我妈威胁要和我断绝母女关系。我那时年轻气盛根本不可能低头,最后是直接拖着行李箱义无反顾地飞到了上海。(大家不要学我,还是要好好和家人沟通。)在同学的举荐下,我很幸运地进入了四大。刚开始我还有点沾沾自喜,觉得四大也不过如此,门槛好像也并不高。
但现实的巴掌很快光速抽来,我发现身边的人除了藤校海归,985学霸之类的大学教育背景,他们还都手握CFA、CPA和ACCA、FRM等王牌,知识面横跨财经、法律、金融风险等领域,处理任何case都游刃有余。
和他们相比,我像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表面上装得气定神闲,实际上随时都担心被扫地出门。我变得自卑敏感,战战兢兢。那段低谷期,谈了四年的男朋友和我分了手,他还特意祝我前程似锦。这几个字当时看来真是充满了讽刺。
我开始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挤时间备考CPA,每天至少拿出一两个小时学习。依靠着大学时积累的知识老本和考前的高强度突击,我侥幸踩线通过了其中两门课程。
那时候我已经开始接触到IPO项目了,主管还找我谈了几次话,希望我在未来能独立带团队。压力排山倒海一样袭来,我经常躺在床上睡不着,要不然就是半夜醒了再也没有睡意。一会儿是我工作出色升职加薪了,我站在台上领奖发言,意气风发;一会儿是我在工作评估的时候不合格,我必须把手上的项目给其他同事,然后卷铺盖走人。我知道,焦虑来源于我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在高手如云的竞技场里,只有不断保持进步、补上自己的短板,让自己发展成一个多边形战士,才能不惧怕外界环境的任何变化。我想,如果有一天,不管是什么原因,当我必须离开四大,我能去哪里呢?我能干什么?我从小就羡慕投行女精英,我能亲自站上那个梦寐以求的舞台吗?纠结了很久,我决定同时启动CFA的学习备考。我知道这条路必定无比艰难—在考完之前,我甚至没给任何人透露过。
但我别无选择,因为我实在开始得太晚了,而且也很快要面临30岁的门槛。我必须趁着精力还算不错的时候先把证准备好,这样将来才有可能去那个梦寐以求的世界。
工作的同时备考CFA和CPA耗费了我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我没有心思去舔舐失恋的伤口,只一门心思规划学习,一切以考试通关为目标。白天,我要应付无穷无尽的繁琐工作,晚上拖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家,我最渴望的就是倒头就睡。但想睡就睡是一种奢侈,我经常会调好闹钟,先允许自己小睡半小时的样子,然后爬起来洗把脸,开始挑灯夜战。外滩美好的夜景与我无关,同事热闹的聚会我从不参加。除了工作,我满脑袋只有考试一件事,其他事情都要为此让位。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第二年顺利地通过了CPA的另外四门和CFA的一二级,第三年通过了CPA的综合课程和CFA三级。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我一个人在出租屋放声大哭,为这三年半的艰辛时光,也为我终于熬到了这一天。很快猎头那边也留意到了我,经过面试的一番鏖战后,我终于,在29岁生日来临前,收到了投行伸出的橄榄枝,年薪60万。确认offer的那一天我有点恍惚,一切都像做梦一样不真实。我发了一条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全新的征程即将开启,祝我未来前程似锦。这段经历说来只是三五几句话,但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些漫漫长夜是怎样一点一点熬过去的。好在结局是好的,一切都很值得,所以回顾三年漫漫考证路,一切辛苦都随风而逝,变得不足挂齿。从小券商跳槽、转行投行,每次被人夸赞的时候,我都会自谦地说一句“我只是运气好”。
事实上我心里很清楚,越努力才能越幸运,所谓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我本人的大学学历并不占大优势,但我用“学力”弥补了学历不足,这才能像踩上了跳跳板一样,一步步跃迁。当然了我不是来喂鸡汤的,作为过来人,也有一些心得想和大家分享。- 比如说CFA这个证,我觉得如果你本身毕业的学校是top级的,工作能力也相当出色,那这个证就是锦上添花,可以为升职加薪助力。
- 如果你是想转行金融业的小白,或者是毕业的学校挺一般的,那CFA就是一个神助攻,它可以充当一块敲门砖,让你有机会和其他人同台竞技。
🔔2月CFA冲刺重点:从知识图谱的基础上,再次浓缩精华,提取各科目考试高频考点,并附带考察重点,方便学员考前实现知识点的快速梳理,查缺补漏,考前必备。
🔔抢分刷题310题:主要来源于原版书习题,MOCK题以及品职出题,精选310题,按照科目拆分,是CFA考试必刷的题目和题型。
🔔CFA PE精选题(含一三级):这份资料的题目范围在协会的Practice Exam当中精选出课后题、Mock题以外的题目中,何李二老精选了比较典型的题目,并添加了中文解析。一级180小题、三级135小题。
✅2月CFA冲刺群:为避免出现大家错过重要政策、重要时间节点等信息,特建立【2月CFA冲刺群】,群内有各种考试时间节点提醒,还有不定时小福利等!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家能高效冲刺,争取一次上岸!
考证是很花时间精力的,我考证的那三年半几乎没有休息过,日常出差赶早班机的路上,我都会抓紧时间听讲义。
周末加完班很多同事会约着去酒吧放松,我也一次都没参加过,就连晚上临睡前的洗漱时间,也要听听何老师的道德磨耳朵才安心。
累是累,但我觉得这并不痛苦,反而觉得考证是个不错的娱乐方式。我觉得人与人的交往也是讲究一个圈子的,月薪3k的人可以融到月薪5k的人群里,但一定很难融入到月薪3万的人群里。
我不是贩卖焦虑制造对立,只是觉得如果你想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那让自己先变优秀一定是首要的。
说到考证,还有人说title后面的几个字母(CFA、CPA、FRM之类)只是给自己一个交代而已,是种“虚名”。其实工作后就知道了,客户真的会因为这些“虚名”更加信任你。再说了,给自己一个交代本身就是意义,当然如果你觉得躺着刷手机更有意义,那也可以。
工作后,几乎所有的专业学习都是带着目的性的。那没有明确目的,要不要考证呢?
我个人主张:高含金量的证书直接冲。比如说CFA吧,它得到了全球170多个国家的认可,很多顶级机构都是CFA持证人雇主,很多企业考这个证是有补贴的,考完了之后还能方便跳槽加薪。另外国内很多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成都等,对CFA持证人的落户安家、子女就学等都有优待政策。这种热门的证报考人数一年比一年多,趁着有时间精力考一个真的挺不错的。一方面以考代学,把考证当成是学习新知识的手段,多掌握一些热门的本领。
另外还能有个奋斗目标,不至于停留在现阶段没有进步,能减轻本领恐慌,也给未来多一个保障。
焦虑的原因很多,比如目标感不强,或者是担心考不好。我在备考初期也有过一段焦虑的时光,我是如何和它和平共处的呢?- 首先,不要把焦虑妖魔化,它是一种中性的情绪,不分好坏,要接受它的存在。
学习备考前期你一定要做好规划,总体思路是大目标拆成小目标,一个一个去完成,偶尔有事耽搁了进度,也要尽快补上,否则越是欠得多,后面学习就越提不上劲。我个人是非常建议大家报班学习的,不管是CFA还是CPA考下来都不简单,该找老师协助就没必要自己一个人死磕。不要舍不得学费,花钱学习是投资自己,且一定是正收益。至于考试结果,考试本身就是让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放矢,只要你认真地去学习了,就不用太纠结过不过的问题。换句话说,方法得当,认真学习,迟早会过。备考三年半,我基本都是凌晨两点之后睡觉,早上六点钟起床,长期睡眠不足为我的身体健康埋下了很多隐患。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学我透支身体,最好在大学期间就做好安排,因为大学期间会有大段的时间,你可以很坦然地安排学习计划,而工作后的时间全靠挤,经常要以牺牲睡眠为代价。如果你已经是在职备考状态,那也千万不要打乱生物钟,然后尽量每周留一个晚上放松一下,劳逸结合学习效率才更高。哪有什么天生如此,考证就要天天坚持。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大家一些启发,祝大家都能早日拿下心仪的证书。
2月考生注意,为了让大家都能体验到奶茶课,再次上架全部学科的奶茶课!精华串讲课(全学科)+智能题库卡(15天权限)+CFA3大核心攻关资料包+2大课程服务,一起打包!
只为能让更多考生享受到这项福利,感受到品职和何李二老的诚意,即日起参与活动即可免费领!品质保障,这么香的考前冲刺课,赶紧冲!千万不要犹豫!
终极助考利器

(正价课学员课程中已包含,无需领取)
还没进CFA学习备考群的同学们抓紧了!进群后有机会与李老师和何老师交流备考事宜。除了有保姆级的包含报考、学习、考试各个环节的备考指南外。
群内会定期分享行业资讯、实用工具资料包、书籍推荐、大咖分享会、成功学员的经验分享等等信息,CFA干货信息不断发送!
如果你有以下问题,强烈建议加入我们的备考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