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的GB/T 24067-2024《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国家标准于2024年8月23日正式发布,并于202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指南的基本内容
相关性原则
确保碳足迹核算所包含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活动和数据与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相关。
完整性原则
涵盖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处理等,以全面反映其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一致性原则
在数据收集、计算方法选择、系统边界确定等方面保持一致,以便不同产品或服务的碳足迹结果具有可比性。
准确性原则
尽可能准确地量化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不确定性和误差。
透明性原则
功能单位和声明单位的确定
系统边界的确定
数据收集与处理
计算方法的选择
标准中可能提供了多种计算方法,企业可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基于过程的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等。
必需信息
可选信息
指南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GB/T 24067-2024)的发布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该标准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和流程,使企业能够准确地评估其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这有助于企业发现自身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高碳排放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低碳原材料等,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企业为了降低产品碳足迹,会更加注重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绿色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推广。这不仅有助于减少企业自身的碳排放,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绿色发展,推动整个产业链的低碳化升级。
优化产业布局
标准的实施会促使各产业对自身的碳排放情况进行重新审视。高碳排放的产业将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可能会逐渐被淘汰或进行转型升级,而低碳环保的产业将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形成更加合理的产业布局。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为了满足产品碳足迹的要求,相关的低碳技术、碳管理、碳交易等新兴产业将迎来发展契机。例如,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可再生能源技术、能源管理服务等领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资,推动我国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提升国际话语权
减少贸易壁垒
提供数据支撑
引导消费行为
指南的实施步骤
国家标准《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GB/T 24067-2024)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确定要进行碳足迹核算的具体产品或服务。不同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流程、原材料、能源消耗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明确核算对象是基础。
确定哪些生命周期阶段、哪些温室气体以及哪些相关活动和过程应纳入核算范围。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阶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目的确定具体的边界。
收集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能源的类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数量以及能源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等数据。
能源数据可以从企业的能源消耗记录、能源供应商提供的信息等渠道获取。
例如,工厂的生产设备运行所消耗的电力、加热炉所消耗的天然气等能源数据都需要准确记录。
记录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设备运行情况、废弃物产生量等与生产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从生产车间的监控记录、生产报表等文件中获取。
例如,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生产时间等工艺参数,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和排放量。
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阶段,对每个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量化和汇总。具体包括原材料获取阶段的碳排放、生产阶段的碳排放、运输阶段的碳排放、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如果适用)以及回收处理阶段的碳排放等。每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需要根据相应的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进行计算。
基于整个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部门的相互关系,从而计算出产品的碳足迹。这种方法适用于分析产品生产过程中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以及间接碳排放,但对数据的要求较高,需要有详细的投入产出表和相关的经济数据支持。
将收集到的各种数据按照选定的计算方法进行整理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例如,对于不同单位的数据进行换算,将能源消耗数据从焦耳、千瓦时等单位换算为标准煤当量或二氧化碳当量等。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和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产品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
对计算得到的碳足迹结果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通过与类似产品的碳足迹数据进行比较、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等方式进行验证。如果发现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或不确定性,需要重新检查数据的收集和计算过程,找出问题并进行修正。
根据碳足迹核算的结果,分析产品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减排潜力。基于减排潜力分析,制定相应的减排措施和计划。减排措施可以包括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低碳原材料和能源、改进产品设计以减少运输和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加强废弃物管理等。
指南的现实意义及未来价值
企业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和流程,帮助企业全面、系统地了解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如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配送、使用及废弃处理等。
企业可以据此精准识别出碳排放的重点环节和高排放区域,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升级、工艺改进和设备更新,从而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在核算自身产品碳足迹的过程中,会对上下游供应链的碳排放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促使企业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推动整个供应链的低碳化转型,建立更加绿色、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
例如,汽车制造企业要求零部件供应商降低产品的碳排放,以满足整车的碳足迹目标。
国家
该指南是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规范产品碳足迹的量化和管理,能够推动各行业的企业积极采取减排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社会
产品碳足迹指南的广泛应用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系奠定基础。从城市规划到社区建设,从交通出行到日常生活,低碳理念将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加入即领
【2025年全国ESG/碳重磅政策汇总】
+
【企业ESG战略实践报告&碳管理指南】
+
【碳核算&碳交易必备实操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