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上海品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详情

应用版本:4.2.11(IOS)|3.2.5(安卓)APP下载

CFA不值得一考?评论真是绝了...

  • 原创 2025-03-14
  • CFA通关笔记

点击左上 CFA通关笔记 设置星标

每天为你推送精彩资讯


社交媒体上关于CFA的争议从未停止,随手一翻就能看到各类“人间清醒”的评论:

CFA就是金融民工的自我安慰,考完照样搬砖!”

“花300小时学道德准则?不如学点Python!”

“备考三年,工资涨了500,头发掉了一半!”

但有意思的是,当我翻到一些“冷门回复”时,发现故事的另一面——那些真正经历过备考煎熬的人,反而很少参与争论。


他们的评论往往藏在热评下方,像被遗忘的密码,只有沉下心才能读懂背后的深意


图片

01

CFA让我从‘做题家’变成‘解题者’      

ENJOY LIFE

一个量化分析师的对白

图片

图片

“考CFA前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考完才发现自己连客户想要什么都听不懂。”

图片

Stuart(化名)的这条评论,被淹没在“证书无用论”的狂欢中。他是麻省理工AI博士,毕业后进入顶级对冲基金,每天用神经网络预测市场波动。


用同事的话说:“他写的代码比华尔街日报的标题更性感。”


但正是这位“量化大神”,在第一次面对客户时遭遇暴击。


对方是一家传统制造业的家族办公室,当他滔滔不绝地讲解“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资产组合优化”时,董事长突然打断:“年轻人,我只想知道,如果我女儿明年留学,这笔钱能不能动?”


“那瞬间我突然意识到,金融不是数学题。”

他开始备考CFA一级,试图填补“技术天才”与“商业思维”之间的鸿沟。

然而过程远比他想象的屈辱:

做财报分析题时,他分不清“折旧”对现金流的影响,尽管他设计的模型能预测十年后的经济周期;

面对道德考题中“基金经理收受礼物”的案例,他下意识用代码逻辑判断:“只要金额不超过阈值就不违规”,却忽略了客户信任的崩塌风险;

最讽刺的是,当他用3小时解出复杂的衍生品定价题后,才发现自己漏看了题干中的“假设市场无摩擦”条件……


“CFA像一面照妖镜,让我看清自己的傲慢。”现在的Stuart管理着20亿美元资产,却要求团队新人必须手写投资报告:“只有放下键盘,才能真正理解‘风险’背后的人性。”


图片

02

备考时流的泪,都是当时脑子进的水      

ENJOY LIFE

一个创业者的黑色幽默

图片

图片
“考CFA那两年,我抽的烟比前半辈子加起来都多。”
图片

这条评论来自一位匿名用户,点开他的主页,最新动态是凌晨三点发的:“公司破产倒计时7天,但明天还要考CFA三级。”


他原本是快消品公司的营销总监,辞职创业做进口零食电商,结果遭遇供应链暴雷、合伙人跑路。


在父母“考个正经证书”的压力下,他赌气报名CFA,没想到这场“报复性考试”彻底改写了他的人生剧本:




备考二级时,他白天处理供应商诉讼,晚上躲进便利店刷题。

店员都记住了这个“怪人”:“他总买最便宜的速溶咖啡,一边喝一边用红笔在书上乱画,像在给自己下咒。”最戏剧性的冲突发生在考前一周。

某晚他正背诵GIPS(全球投资业绩标准),突然收到房东的驱逐通知。

他盯着“业绩披露必须包含所有付费客户”的条款,突然笑出声:“我都快睡大街了,还在研究怎么给客户披露业绩?”


“现在回头看,CFA教给我的根本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废墟中重建秩序’的能力。

他通过三级考试的那天,新公司刚好签下第一个客户——一家濒临破产的食品厂。

当对方质疑他的履历时,他掏出一沓写满公式的烟盒纸:“我连卷烟盒上都画过现金流模型,您觉得我搞不定生产线?”

图片

03

六年考完三级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ENJOY LIFE

一个银行职员的顿悟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用六年考完CFA三级,但我的工资涨了六倍,不是因为我多厉害,而是我终于学会了‘慢下来’。”这条评论下有67条嘲讽:“六年?狗都考上FRM了!”“建议查查公司财务部有没有水份。”

但John(化名)的故事,恰恰印证了金融圈最被低估的真相——快节奏时代,“慢能力”才是稀缺品。




图片
图片


作为某城商行的对公客户经理,John的日常被贷款报表和应酬填满。他试过“一个月冲刺三级”的网红攻略,结果发现:“那些教你速成的人,要么是天才,要么在撒谎。”


图片

真正让他开窍的是一场乌龙事件。


某次他给企业客户推荐浮动利率债,却忘了考虑美联储加息周期。


当客户怒斥“专业度还不如ChatGPT”时,他猛然想起CFA三级教材里的一句话:“资产负债匹配不是数学题,而是对时间风险的敬畏。”

从此他彻底放弃“备考KPI”,转而把学习融入工作场景:


分析房企财报时,对照CFA的REITs估值模型重新计算净现值;

设计存款产品时,用久期匹配原理优化期限结构;

甚至陪客户喝酒时,会下意识用行为金融学分析对方的决策偏好……
“以前觉得CFA是垫脚石,后来才发现它是指南针。”

六年后的他已是支行副行长,而那些嘲笑他的同事仍在抱怨:“CFA知识点太多根本记不住!”


图片

04

二本逆袭?不,我只是看穿了考试的本质      

ENJOY LIFE

一个审计师的暴言

图片

图片
图片




“考CFA不需要智商,需要的是‘作弊思维’——不是违反规则,而是看透规则。”




图片
图片

这条评论引发过激烈骂战,直到当事人贴出成绩单:CFA二级10A(全球前1%)。他是二本审计专业毕业,在四大做着最基础的函证工作,却用三个月逆袭成为部门明星。


图片
他的“作弊思维”极具争议:

用抖音学财报分析:把IFRS准则编成Rap,比如“收入确认五步法,识别合同要合法”;

把道德手册当侦探小说读:总结出“谁受益?谁受害?谁在说谎?”的三段式破题法;

在菜市场实践投资组合理论:用大妈讨价还价策略解释市场有效性假说……
 
图片

但真正让他顿悟的,是某次审计某科技公司时的发现。


该公司通过资本化研发费用虚增利润,而CFA教材中“研发支出处理对估值的影响”案例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那一瞬间,我意识到考试和现实的边界是人为制造的幻觉。”
图片

“现在带实习生时,我总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是在‘准备考试’,还是在‘驯服知识’?”




 当我们在谈论CFA时,到底在争论什么?



这些藏在热评背后的故事,揭开了证书争议的真相:


对投机者而言,它是简历上的镀金标签;对愤世者而言,它是资本游戏的遮羞布;但对真正的跋涉者,它是一场“认知越狱”——



当你被困在技术的茧房,它能撕开一道理解商业本质的裂缝;


当你坠入人生的至暗时刻,它提供了一套重建秩序的工具箱;


当你被效率社会裹挟前进,它教会你如何把“慢功夫”炼成护城河;


当你囿于学历出身时,它悄然重置了游戏的底层规则……


当然,备考过程注定痛苦。


但正如那位每天跑步5公里的10A考生所说:“CFA真正的价值,在于它逼你直面自己的懒惰、傲慢与恐惧——而跨越这些障碍后的蜕变,远比一纸证书更有意义。”


如果你正在犹豫是否踏上CFA之旅,不妨问问自己:你是否愿意接受一场对知识体系、学习能力甚至生活方式的全面挑战?你是否相信,有些成长无法用短期 ROI 衡量,却能让职业生涯走得更远?


若答案是肯定的,或许可以试试从一套免费的“品职的思维导图或是知识图谱”谱开始。


图片


所以,下次再看到“CFA无用论”时,不妨多翻几页评论区。


或许你会发现,那些真正值得聆听的声音,从来不在点赞最高的位置。


毕竟,金融市场的终极游戏规则从未改变:人们总是高估证书的短期价值,却低估认知重构的长期复利。




往期推荐



CFA考试中的量化方法:概率论与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及实际应用

CFA一级10大高频考点解析:这些题每年必考!

从翻译到金融民工的“跨界”转型之路

如果不是想不开,还是别考 CFA 了吧...

如何从“金融小白”蜕变成“一名合格的金融从业者”?

银行工作6年,跳槽去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值得么?

10A通关CFA!详细计划流出…

真相曝光!证券眼里的CFA一级,原来....

CFA到底有没有用?听听CFA持证人怎么说...

敖丙和金融人还有关系?来听听DeepSeek怎么说!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CFA通关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