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ESG最前沿 ↓
全球气候适应目标(GGA)是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而确立的一系列目标。其目的是增强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这包括应对诸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暴雨、干旱、飓风等)、生态系统退化等众多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从具体内容看,GGA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能抵御灾害的交通、能源设施等)、保障粮食和水资源安全、提升生态系统韧性、加强社会层面的气候风险应对能力(如社区的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等多个关键领域,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害。
今日重磅福利
涉及能源转型、气候变化、气候融资等内容
扫码回复【全球气候】即可获得
(内部学员联系专属辅导员即可)
《巴黎协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协定,其核心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远低于2℃的水平,并努力限制在1.5℃,同时增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而全球气候适应目标(GGA)是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而专门设立的目标体系,是落实《巴黎协定》适应条款的具体体现。
全球气候适应目标(GGA)它聚焦于适应的具体目标、行动规划、资金机制等内容,通过确定具体的适应行动领域,如水资源管理、生态系统保护、基础设施韧性建设等,使得《巴黎协定》中关于适应气候变化的愿景能够转化为实际的、可操作的步骤。
(图片来源:《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框架)
全球气候适应目标(GGA)的具体内容
全球气候适应目标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增强韧性
● 提升基础设施韧性,如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能够承受极端气候事件,像建设能抵御洪水的桥梁、抗风暴的沿海发电站。
● 加强生态系统韧性,保护和恢复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利用它们缓冲洪水、调节气候等功能来适应气候变化。
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 确保粮食安全,帮助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包括推广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品种、改善灌溉系统以应对干旱或暴雨。
● 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如建设雨水收集设施、海水淡化厂等,确保在降水模式改变情况下的供水稳定。
加强社会防护
● 提高社区适应能力,建设具有气候适应能力的社区,如对居民进行气候风险教育、建立早期预警系统等,降低气候灾害对人群的危害。
● 提升公共卫生系统应对能力,使公共卫生体系能够应对因气候变化引发的疾病传播、热浪或寒潮导致的健康危机。
全球气候适应目标(GGA)的实现
对各国政府和社会要求
对政府的要求
政策制定方面
资金支持方面
数据监测与信息共享方面
对社会的要求
公众意识方面
加强对公众的气候适应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社区宣传等多种渠道,提升公众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认知,增强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感。培养公众的低碳生活方式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行为习惯,如节约用水、绿色出行等。
企业责任方面
企业要遵守环境法规,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环保、气候友好型技术,减少碳排放,同时调整供应链,确保其具有气候适应能力。鼓励企业参与气候适应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比如开发更高效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抗灾能力更强的建筑材料等。
社会组织方面
非政府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在社区层面开展气候适应项目,如组织志愿者参与植树造林、协助社区建立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等。行业协会要制定和推广行业内的气候适应标准和最佳实践案例,引导企业提升气候适应能力。
政府和社会在加强合作实现
全球气候适应目标(GGA)面临的挑战
政府和社会在合作实现全球气候适应目标时可能面临以下挑战:
目标认知差异
政府在制定气候适应目标时通常从宏观层面考虑,如国家整体的减排指标、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提升的长期规划等。
而社会层面,企业可能更关注自身成本和经济效益,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可能更注重本地的、短期可见的利益,这就导致在目标设定和理解上存在差异。
资金分配与利益协调
信息沟通不畅
责任划分模糊
在合作项目中,如气候适应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系统保护等,对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责任划分可能不明确。
例如,当出现项目质量问题、环境破坏或灾害应对不力等情况时,难以确定是政府监管责任还是社会合作方的执行责任。
技术和能力匹配
政府和社会合作可能需要一些特定的技术和专业能力。一些企业或社会组织可能缺乏参与复杂气候适应项目的技术实力,如开发先进的气候预测模型或建设高标准的防洪工程。
同时,政府工作人员可能也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这些合作项目的专业能力。
典型案例
案例1:荷兰的防洪体系建设
荷兰大部分地区低于海平面,面临着海平面上升和洪水的巨大威胁。作为应对,荷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一套先进的防洪体系。
这种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在增强自身应对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的适应能力,体现了在基础设施方面对全球气候适应目标的实践。
案例2:澳大利亚的水资源管理
澳大利亚气候干旱,降水分布不均。为保障水资源安全,澳大利亚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适应措施。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在城市,许多家庭都安装了雨水收集装置,用于灌溉花园等非饮用水用途。同时,在农业方面,推广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在保障水资源安全这个气候适应目标关键领域的积极探索。
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项目规划时
应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收集当地和区域详细的气候数据,包括历史气象记录、未来气候预测(气温变化、降水模式、极端气候事件频率等)。
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分析不同区域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和脆弱性,识别出易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沿海地区或易发生干旱的农业区。
深入了解当地社区、产业和生态系统的实际需求。比如,对于农业地区,了解农民对灌溉设施、抗旱作物品种的需求;对于城市地区,关注居民对防洪排涝设施、高温应对措施的需求。
解析《2024年适应差距报告》
因资金缺口大,气候适应的规划和实施受阻,171个国家虽至少有一项适应政策,但仍有26个国家无适应政策,其中10个国家无意制定,且“阿联酋全球气候韧性框架”的实施也较滞后。
适应资金缺口仅约三分之一在私营部门通常投资的领域,表明私营部门投资气候适应的潜力有待挖掘,需采取财政和监管激励措施,降低其投资风险,探索创新融资工具。
呼吁从被动、渐进、基于项目的融资转向更具前瞻性、战略性和变革性的适应,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文化遗产等难融资领域的战略适应投资。
除资金外,还需加强能力建设和技术转让,以提高适应行动有效性,各国应在COP29上通过新的集体量化气候资金目标,并在2025年初的下一轮气候承诺中纳入更强适应因素。
全球气候适应目标(GGA)
未来发展前景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更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趋势和影响,帮助各国提前制定适应策略;同时,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工程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也能增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的气候适应性。
【100份各行业最新ESG报告合集】
+
【各大行业ESG白皮书合集】
+
【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必备实操手册】
↓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ESG最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