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上海品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详情

应用版本:4.2.11(IOS)|3.2.5(安卓)APP下载

Marko · 2022年03月26日

关于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NO.PZ2020071901000002

问题如下:

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其20×9 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会计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异的事项如下:(1)当期购入作为以公允价值价值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投资,期末公允价值大于取得成本 160万元;(2)收到与资产相关政府补助1600万元(采用总额法进行核算),不属于免税收入,相关资产至年末尚未开始计提折旧。甲公司20×9年利润总额为5200万元,假定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年初余额为零,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下列关于甲公司 20×9 年所得税的处理中,正确的有( )。

选项:

A.所得税费用为900万元 B.应交所得税为1300万元 C.递延所得税负债为40万元 D.递延所得税资产为400万元

解释:

本题考查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答案是CD。

20×9年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取得成本16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60×25%=40万元,选项C正确。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属于免税收入,税法上在取得收入的当年全部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为零,会计上自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分期确认收入,在收到当期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收益账面价值为16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1600×25%= 400万元,选项D正确。

政府补助不属于免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进行纳税调增,因此甲公司20×9年应交所得税金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5200+1600)×25% =1700万元,选项B错误。

因其他投资工具投资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因此不会影响当期的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1700+(-400)=1300万元,选项 A 错误。

B选项,递延收益计入了资产,没有影响利润,为什么要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呢?是因为资产价值增加了,以后折旧增加可以有抵税效果?

1 个答案
已采纳答案

追风少年_ 品职助教 · 2022年03月27日

嗨,爱思考的PZer你好:


这里是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并且用的是总额法,所以不是增加资产的价值~

而是先放入递延收益,对会计利润没有影响,所以不影响会计交税。后续期间通过和折旧一起影响利润,再交税。

但是税法上,收到钱就交税。所以是先交税了,后续会计交税的时候,税法就不用交了,所以税法先交税后抵扣,确认递资。

----------------------------------------------
就算太阳没有迎着我们而来,我们正在朝着它而去,加油!

  • 1

    回答
  • 0

    关注
  • 250

    浏览
相关问题

NO.PZ2020071901000002问题如下 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其20×9 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会计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异的事项如下(1)当期购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价值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股权投资,期末公允价值大于取得成本 160万元;(2)收到与资产相关政府补助1600万元(采用总额法进行核算),不属于免税收入,相关资产至年末尚未开始计提折旧。甲公司20×9年利润总额为5200万元,假定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年初余额为零,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下列关于甲公司 20×9 年所得税的处理中,正确的有( )。 A.所得税费用为900万元B.应交所得税为1300万元C.递延所得税负债为4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为400万元 本题考查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答案是C20×9年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取得成本16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60×25%=40万元,C正确。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属于免税收入,税法上在取得收入的当年全部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为零,会计上自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分期确认收入,在收到当期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收益账面价值为16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1600×25%= 400万元,确。政府补助不属于免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进行纳税调增,因此甲公司20×9年应交所得税金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5200+1600)×25% =1700万元,B错误。因其他投资工具投资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因此不会影响当期的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1700+(-400)=1300万元, A 错误。借所得税费用     1 3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4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 700借其他综合收益     4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40 为什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160没有加上去,而1600加上去了

2024-08-05 12:16 1 · 回答

NO.PZ2020071901000002 问题如下 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其20×9 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会计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异的事项如下(1)当期购入作为以公允价值价值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投资,期末公允价值大于取得成本 160万元;(2)收到与资产相关政府补助1600万元(采用总额法进行核算),不属于免税收入,相关资产至年末尚未开始计提折旧。甲公司20×9年利润总额为5200万元,假定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年初余额为零,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下列关于甲公司 20×9 年所得税的处理中,正确的有( )。 A.所得税费用为900万元 B.应交所得税为1300万元 C.递延所得税负债为4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为400万元 本题考查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答案是C20×9年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取得成本16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60×25%=40万元,C正确。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属于免税收入,税法上在取得收入的当年全部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为零,会计上自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分期确认收入,在收到当期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收益账面价值为16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1600×25%= 400万元,确。政府补助不属于免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进行纳税调增,因此甲公司20×9年应交所得税金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5200+1600)×25% =1700万元,B错误。因其他投资工具投资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因此不会影响当期的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1700+(-400)=1300万元, A 错误。 问题如下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其20×9 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会计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异的事项如下(1)当期购入作为以公允价值价值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投资,期末公允价值大于取得成本 160万元;(2)收到与资产相关政府补助1600万元(采用总额法进行核算),不属于免税收入,相关资产至年末尚未开始计提折旧。甲公司20×9年利润总额为5200万元,假定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年初余额为零,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下列关于甲公司 20×9 年所得税的处理中,正确的有( )。A.所得税费用为900万元 B.应交所得税为1300万元 C.递延所得税负债为4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为400万元本题考查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答案是C20×9年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取得成本16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60×25%=40万元,C正确。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属于免税收入,税法上在取得收入的当年全部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为零,会计上自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分期确认收入,在收到当期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收益账面价值为160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1600×25%= 400万元,确。政府补助不属于免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进行纳税调增,因此甲公司20×9年应交所得税金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5200+1600)×25% =1700万元,B错误。因其他投资工具投资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因此不会影响当期的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1700+(-400)=1300万元, A 错误。请问为什么A不是1700+(-400)+40=1340万元

2023-07-19 21:08 1 · 回答

NO.PZ2020071901000002 政府补助不属于免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进行纳税调增,因此甲公司20×9年应交所得税金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5200+1600)×25% =1700万元,B错误。这里的政府补助收入在会计上不是已经计入收入了么?为什么税法里还需要调增?

2021-06-18 09:13 1 · 回答

为什么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在免税时,计税基础为0,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600-未来可抵扣的金额,为什么这里未来可抵扣的金额是1600?意思这项政府补助可以在未来分期确认收入时税前扣除?而且这里是资产,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时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啊,为什么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这部分在视频里那个章节有提到?

2020-09-10 16:48 1 · 回答